【读书笔记】读苏东坡《日喻》
essay, 孙沁璇, November 11, 2014
窃以为眇者识日与人之求道的比喻甚是精妙,由此推之,阳明格竹便是求之于道,而龙场悟道则是致之于道了。
再如,《面纱》中在Kitty见到Waddington的妻子,那位满州格格后,Waddington对她说的那句话:Tao. Some of us look for the Way in opium and some in God, some of us in whisky and some in love. It is all the same Way and it leads nowhither.
这确实是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君子学以致其道,归根到底俩字:务学。但光务学也不成,还有可能“杂学而不志于道”。南方之没人,之所以有得于水之道是因为“日与水居”,就如日本的花道茶道之流,何以致道的原因是经常摆弄它琢磨它,这个摆弄琢磨或者日与水居的过程便是务学,而这个过程往往烦琐加无聊,难以坚持。有时难以坚持的原因并不是它有多么困难,而是它有多么琐碎,琐碎到身处其中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希望,极易灰心丧气。于是自古以来得道者并不在多数,而成贤成圣成名成家者则更是少之又少。
故而曰,眇者何以识日?问之于人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日常中慢慢感受和领悟无处不在的阳光,或许某一天在院中品茶之时,园中散步之时,或暗夜冥想之时,突然脑中亮光一闪,起身惊呼“吾识日矣!”就像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一样。